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与上清所最新发布的托管数据,截至2017年7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余额为8414.68亿元,单月增持人民币债券398.86亿元,为连续第五个月增持,增持规模创2016年6月以来最高。
其中,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国债规模4867.66亿元,单月大幅增持378.18亿元,为连续五个月增持。7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利率债7938.66亿元,单月增持374.28亿元。
截至7月末,516家境外机构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持有境内债券,较6月末增加8家,年内增加105家。
2016年境外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7997.2亿元,全年增持人民币债券规模为1512.9亿元。
渣打中国宏观策略主管刘洁预计,受惠于资本外流放缓、经济增长向好、人民币前景改善等因素,预计截至第三季度,外资持有中国境内债券的规模将增至1万亿人民币。
“债券通”刚刚满月。市场人士表示,“债券通”首月运行平稳,市场看好“债券通”长期投资价值和发展空间,并期待其税收、评级和交易品种进一步完善。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企稳,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收益率高于多数发达国家,叠加入市便利性高和符合外资交易习惯的债券通,都有利于吸引海外资金来到国内债市。
“债券通”并非外资进入中国境内债市的唯一通道,去年中国央行就推出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市的直接进入模式(CIBM)。除此之外,外资机构还可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参与在岸债市,不过后两者需要向监管机构申请额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