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增长12.5%,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消费仍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从去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开始,消费增长非常缓慢,餐饮行业11-12月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刺激消费、提升消费将是2022年的一个重要议题。
而消费券作为直接刺激消费的一种方式,在实践中的效果如何?具体采取何种发放方式能够最大化的刺激消费呢?
3月13日,在“扩大内需的政策创新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本科研究生项目执行主任、市场营销系教授沈俏蔚围绕消费券的课题研究进行分享。
小额消费券在带动消费上具有显著作用
2020年开始很多地方就开始实施了电子消费券的发放。2020年3月杭州、广西等多地率先开始尝试大规模发放电子消费券,随后的3个月时间,全国有31个省份,200多个城市都发放了消费券,消费券成为疫 情期间的一种创新政策工具。
沈俏蔚团队在对杭州消费券的发放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后发现,即便是满40减10这样的小额补贴方式,消费券对于拉动新增消费也有显著的效果。对几轮消费券的观测估计发现MPC(边际消费倾向)基本上是在3.4-5.8,即1元的有效补贴最少带动了3.4元的新增消费,而一般研究认为政府补贴的MPC仅仅在0.2-0.4之间。
沈俏蔚表示,小额消费券虽然额度非常小,但是带动消费的作用是很大的(MPC非常高),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满减券的设计本身构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好不容易抢到消费券,觉得不去消费就相当于浪费了政府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多轮消费券的消费拉动效果并未减弱。沈俏蔚认为,这是由于新增消费当中大约50%集中在餐饮以及食品零售这类日常支出,此类消费可以真正惠及企业或是受疫 情影响的商家。
但这种拉动效果是否会对之后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沈俏蔚团队研究发现,停发消费券以后曾经抢到券的消费者和没有抢到券的消费者相比,并没有降低后期消费,消费券的发放的确整体拉动了消费支出,而非刺激超前消费。
通用券拉动消费效果优于行业券
沈俏蔚团队通过广西消费券数据分析发现,消费券在欠发达地区同样有效,MPC区间大概在3.8-6.2。通过城市之间的比较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消费券无论是核销率还是拉动效果作用会更大一点,欠发达地区消费者对于消费券发放的活动是更为敏感。
在广西消费券不断迭代优化过程中,沈俏蔚团队发现,餐饮券是不是对餐饮本身拉动更好,食品券会不是对食品拉动效果更好,实际上无论是核销率还是带动新增消费,通用券显著高于行业券带来的效果。而且消费券设计越简单越有助于提升实际拉动消费的效果。
目前电子消费券只适用于有手机的群体,如何利用消费券政策帮助低收入改善生活品质?沈俏蔚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一方面,需要精准识别出低收入群体,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向这一部分群体直接发放现金消费券,进行直接的收入补助;另一方面,可在消费理念,金融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能够提升这一部分群体的消费决策或者经济理财等。
同时,沈俏蔚建议,如果能够把这部分人群更好地纳入到数字经济体系中,可以对这部分群体的需求和决策有更好地理解,就能够更好地进行政策建议。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朱英子)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